书橱里《资本论》都落灰了,还只会刷朋友圈“10分钟看懂经济学”。
装满了哈佛公开课的硬盘被塞到了箱底,《欢乐颂》却已看完了全集。
下载了各类时间管理app,用了三天就永远躺在手机里。
在拖延这件事情上,人往往比他能想到的底线还要烂。
刚还在准备工作,反应过来已经平躺在床上,能感受下这种要求和能力差太多导致的片刻绝望么。
越拖越沮丧,沮丧变绝望。
99.9999%的拖延,都是为了逃避。
简.诺克在《拖延心理学》中说: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,也不是道德问题,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,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,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,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。
例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,得放松一下,上上网;感觉有点小累,先看一集剧休息下......
这样因为不自制而导致的拖延更容易把我们拉进“焦虑怪圈”。
一边制定完美的计划,下定决心好好完成,一边玩着手机,一边心里又想着:
“这次我得早点开始。”“我得马上开始。”
焦虑开始加重,压力也逐渐加重,却又继续埋头玩手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