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上面一般的情景出现在我们的中学校园,只有一种可能,教导主任还有三十秒抵达战场。
正能量的引导表达爱意,即使没结果也不会遗憾。但对中国的学生来说,爱慕之心不会被引导,只会被打上“早恋”的烙印。
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里歌德说:哪个少女不怀春,哪个少男不钟情。
年纪小,有些事没经历过不代表情感的不真实,爱恋而胆怯、试图引起对方嫉妒,喜欢一个人的心理和行动,与成人并无不同。
曾在《茅山后裔》中看到一段话:
“平心而论,高三恋爱早吗?十九岁,就算古时候那些头悬梁锥刺股倒背四书五经的牲口变态,也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年纪了。
这是荷尔蒙的问题,年轻人不是高僧大德,达不到单靠思想就能战胜肾上腺素的境界。
想靠英语、政治、生物、解析几何这些让人呕酸水的科目替代年轻人心中对异性的向往,无疑是一种反生理、反道德、反人性的举动,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一些老师经常会表扬一些年逾二十却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的学生,谓之曰爱学习。”
对学生情感过度压抑,美名其曰的正常,才是真正的不正常。